dafabet官网,dafabet888官网

图片
主任邮箱:hejr@ahstu.edu.cn    |    书记邮箱:wangsh@ahstu.edu.cn    |    纪委邮箱:tybjw@ahstu.edu.cn

体育教学部“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2016年07月08日 20:25  点击:[]

学校体育是高等学校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是培育优秀校园文化的主渠道。按照《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两个标准”)及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和支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目标,以教学训练、科学研究、文化培育、社会服务为抓手,结合我校“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体育教学部实际情况,特制定体育教学部“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简要回顾

(一)建设成就

1、软硬件设施得以改善。在学校党政领导支持下,“十二五”期间我校体育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风雨操场、东西校区田径场等一批具有标志性体育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基本满足了现有教学、训练及课余活动需求。完善了部门二级管理机构,划分了Ⅰ、Ⅱ两个教研室,成立了场馆服务中心、体质测试中心,健全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各种管理、服务行为,确保了体育教学部各项工作顺利运转。

2、师资队伍结构得以优化。现有教职员工23人(其中专职教师19人,专职管理人员2人,工勤人员2人)。职称结构(以下数据以专职教师为统计口径):副教授6人,占31%;讲师11人,占58%;助教2人,占11%,18人具有硕士学位(其中1人博士学位在读)。期间,多人次参加国外研修及国内各层次进修,2人入选校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师资队伍职称、年龄和学位结构进一步完善,较好地满足了我校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群体等工作需要。

3、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完善。在肯定和总结“1+3+4”体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实行了“1+1”课程模式,该模式以“普及、提高和拓展”为主线,将体育课程分为“初级班课程、提高班课程和拓展班课程”,该模式经过3年实践,获得了预期效果,另对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程。十二五期间,《排球》课程荣获校级优质课程,2项教学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多人次荣获教育厅讲课大赛一、二等奖。

4、科学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十二五”期间体育教学部科学研究成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显著提高,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CSSCI、CSCD(含扩展版)10余篇,主持四类以上课题20余项,其中三类课题3项,获批发明专利10余项,在研科研经费达到30余万元,体育人文社会学获批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在县域体育评价、学生健康评估、凤阳民俗体育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其中,“安徽省强县体育指标体系研究”荣获“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体育竞赛成果丰硕。2012年安徽省大学生田径比赛中,我校田径队荣获团体第三;2013年全省高校排球联赛中,我校男女排球队在分获冠、亚军;2014年安徽省第十三届省运会中,我校田径队、羽毛球队和排球队再获佳绩;2015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华东地区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荣获团体第八名。在田径项目上,过去五年多人次打破省内、校内赛事记录。此外,每年举办全校性田径运动会,协助团委、工会举办多项体育单项比赛,这些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培育校园体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6、社会服务不断推进。一是场馆服务,过去五年场馆中心在常规教学场地布置、校内外重大活动场地规划、日常保洁与器材维护、防火防盗及值班(包括节假日、寒暑假)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保证了有限的场馆资源得以最合理、最优化的使用;二是社会服务,“十二五”期间,积极支持教师走出校门,拓宽视野,服务社会。多名教师被聘为体育俱乐部(协会)教练员;多名教师被省体育局、省教育厅抽调参加各级比赛裁判工作。此外,以科研项目为平台,加强与县级文体局、乡镇文化站、村级活动室的交流与合作,并参与有关省级政府文件制定工作。

7、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每年完成全校1.5万余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任务,参测率达96.08%(除保健生外),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4.65%以上。测试数据整理后,按照既定时间节点上报教育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安徽生源按省辖市统计合格率并上报教育厅。

8、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建设。过去五年,按照校党委工作部署,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正风肃纪 排查整治”专项活动,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管理和监督,教师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能够起到表率作用。

(二)不足之处

面对过去五年辉煌成绩,我们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还未完全适应新常态。受制于传统管理模式,当前还不能完全厘清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目标导向对高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思想观念、创新意识与我校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制度、工作方法还不能与学校顶层设计完全保持一致,部门领导干部对高校体育工作转型把握及对未来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引领不够。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缓慢。其一,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由于教师转岗、流失等原因,过去五年体育教师数量却相对减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其二,师资能力提升缓慢,由于教学工作繁重,导致体育教师外出进修、攻读学位难度加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或社会服务时间、精力不足;其三,受制于学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名额控制和部门教师基数的限制,教师职称结构优化困难较大,尤其中级职称教师晋升副高职称难度较大。

三是改革力度不够。在课程改革上,还未走出“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在管理体制上,仍然保持着“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精细化”管理,在课程资源配置方面,人为因素较大,缺乏对教学资源投入与办学效益产出的成本核算;在运行机制上,尽管二级管理机构设置健全,但未形成“科研引领教学、场馆服务保障教学、健康测试反馈教学”良性互动局面,缺乏科学的质量监控手段和反馈渠道。

四是部门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受制于“无体育专业”和“凤阳地域”等惯性思维,一直把教师“上好课”这一基本标准定位为体育教师最高标准或唯一标准,弱化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在校园竞技体育方面,教师参与训练的人数少,常设运动队数量不足,既有的运动队竞技水平不高,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运动项目。总体上讲,与省内其他高校相比,在科研、训练等方面差距较大;与我校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科劣势明显。

此外,在对外联络、场馆高效利用、室外场地保洁托管、运动员和教练员权益保障等方面尚存不足。对此,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把提质增效作为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标准,并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改革创新的勇气,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让部门广大教师和全校学生从各项改革中得到实惠。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十三五”教育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五年。“十三五”教育规划对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小康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即把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高校体育地位将不断加强。对此,今后要遵循“健康第一”的理念,大力开展、普及师生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身心素质与健康水平,顺应时代要求。

2、教育部出台的“两个标准”为我校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引导。“两个标准”把教育教学、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点和立足点,把高校体育发展规划、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工作管理和工作评价等核心重点都纳入了标准范围,把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作为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能,使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真正能够成为继承文化传统、传承文化创新的有效载体。此外,安徽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校园足球的实施办法》,这为今后我校体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向导。

3、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我校未来十年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确立了完善大学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及人才强校等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涉及体育教学部未来发展方向,也涉及到每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其中蚌埠产学研基地建设将彻底改变我校体育硬件设施不足的局面,灵活多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也将有力促进课程模式改革。

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及我校十年发展规划为体育教学部转型发展提供机遇,面对发展机遇,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体育教学部要立足实际,凝聚共识,要服务于学校整体人才培养方案,还要顺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二)面对的挑战

一是内部挑战。面对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的新要求,部门教师存在“内功”不够这一突出问题。当前,在学缘结构上,部分教师来自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专业技能并非“科班出身”,导致教练员队伍建设困难重重;在学历结构上,大多教师硕士学历多为非全日制教育,科研经历多为“半路出家”,导致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师资队伍“提智”是体育工作全面“提质”的前提,建设一支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也就成为推动我校体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是外部挑战。随着学校综合改革推进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体育教学部将面临刚性“两个标准”与柔性人才培养方案间不匹配的矛盾,即一切体育工作既要全面贯彻实“两个标准”,还要支撑、服务于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要与我校整个“2+3”课程体系保持协同。此外还存在办学规模扩大与体育师资不足间矛盾;场馆资源有限性与师生员工多样化需求间矛盾,等等。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两个标准”,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导向,围绕教学训练、科学研究、文化培育、社会服务,着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全面支撑我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二)发展思路

坚持“一体两翼”和“1+2”工作目标。“一体两翼”是体育教学部各项工作的宏观构架,所谓的“一体两翼”是指在科研教研的引领下,体育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群体活动和竞赛训练为两翼。课堂教学定位为学生体质提升、技能习得,是部门中心工作;群体活动定位于体育文化培育和健身习惯培养;训练竞赛定位于学校竞技水平提升和学校对外交流与宣传。三者之间,群体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时空延伸,训练竞赛是整个体育课程有效检验手段。此外,要逐步打破课内与课外界限,稳步推进“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

“1+2”是体育教学部具体工作目标,部门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为在校学生每年进行1次体质健康测试;部门要按照《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在两学年内面向学生传授2个运动项目。此外,部门还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求,积极为学生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创造条件,做好全校体育资源调配与风险防控工作。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为立足点,搭建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平台,通过改革创新,优化、整合现有体育资源,办出具有特色化体育教育。通过五年建设,争取让我校体育工作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2、具体目标

一是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及师德师风建设,为体育教学部各项工作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先进理论武装队伍,增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形成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二是继续做好体育课程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方针,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完善“1+1”课程模式,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手段的改革,使学生2年内掌握1-2项体育项目技能,并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教学工作的相关规定,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质量评价位居全校前列。

三是继续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十三五”期间,要培养教授1-2名,获得博士学位1-2人,遴选学科带头人(或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3人,专职教师人数达到30人以上。对此,一方面,要按照学校人才引进办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前谋划2万人办学规模的体育师资数量(即250个班级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教师以术科进修、脱产高访等形式进行“提智”,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要得到进一步改善,要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大学体育教育需要的师资、管理及服务队伍。

四是做好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积极为教师科研创新搭建平台,努力使学科建设上水平,科研成果上档次。每年邀请1-2名国内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力争二类课题立项1项,三类课题立项8-10项,发表论文100篇以上,其中二类论文15篇以上,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项以上。以目前我校18个重点建设学科为标尺,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争取进入B类层次,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进入C类层次,积极筹建体育人文社会研究所。

五是认真开展群体活动与训练竞赛。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与学工、团委、工会的合作,建设好学生体育社团,指导学生各项体育俱乐部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加强对二级学院体育活动的指导和帮助。加强运动队建设,力争在田径、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项目上有更大突破,打造1-2个具有“名片”优势体育项目,确保现有项目竞技水平处在全省中上等。在2018年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力争团体总分进入全省高校前12名。

六是切实做好场馆服务工作。以蚌埠基地建设为契机,根据《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必配标准,配合学校职能部门做好蚌埠产学研基地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有计划的改造凤阳校区体育设施。提高现有的体育设施使用率,保证教学训练和全校师生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加强场地器材的维护保养,在保证对校内师生员工服务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对外服务领域。

七是继续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要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按质按量完成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任务。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测试,并对每一名学生的测试数据进行客观评价。以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为依据,加大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咨询和指导力度。

四、实现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按照“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要求做好体育教学部制度建设,努力营造“效率第一,兼顾公平”的共事环境,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为此,一方面,要根据体育教学部实际,细化学校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细则;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当前部门各项管理制度,重点要厘清各项评优评先的量化办法,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要切实提高部门二级机构负责人管理水平,二级机构负责人要严格按照目标计划落实相应工作,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对各二级机构进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二)以问题为导向,稳步推进改革

一要探索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相契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中外合作班级、卓越班等特殊学制学生的体育教育途径和手段;二要转变体育课程教学理念,要明确“为什么教”,突出“健康第一”教学宗旨,把提高学生体质作为基本出发点;三是做好课程内涵建设,即要明晰“教什么”,体育项目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要把最基本的、最有用的、最具迁移价值的、学生最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体育课教学。此外,要做好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探索与改革,提升教师的育人本领。

(三)以提质增效为要求,打造精品、培育亮点

建立健全“校-部”二级教学工作督导评价机制,修订完善学生评教量化体系,加强课堂教学规范的执行力度,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此,一要严格把关项目设置数量,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的重心要由数量扩充转向既有项目内涵提升;二要以“一专多能”为要求,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一专”是基础,强调教师“主项”的教学能力;三要严格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四要遴选1-2个学生基础扎实、师资力量充足、器材设施完备的运动项目作为特色项目,在优质资源使用、任课教师进修、教学成果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全力打造精品项目、精品课程,培育亮点。

(四)以校综合改革为契机,营造部门做事氛围

校党委颁发了《安徽科技学院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要充分利用此次学校大范围、深层次改革机会,为部门整体和教师发展争取利益,一是体育教学部作为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秘书单位,要充分履行职责。针对当前我校“学工部负责早操,团委负责课余比赛,工会负责教工体育,体育部负责教学训练”现状,体育部作为秘书单位,要统一协调全校体育事务,为体育部开展各项工作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二是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随着学校综合改革中的管理重心下移,运动训练工作作为部门“自选动作”,部门要积极争取将此项工作纳入教职工年度绩效考核。

(五)做好外联工作,为部门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协同人事、组织部门做好师资队伍管理、干部聘用考核工作;协同学工、团委做好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协同教务、科研部门做好教师教研科研工作。加强与教育厅体卫艺处和省体育局等上级职能部门间外联,积极争取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5-1-15

上一条:安徽科技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