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国家奖学金获奖学子风采(龙湖校区)

平凡亦精彩 奋斗写华章

——访财经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陶乐乐

个人简介:

陶乐乐,男,汉族,共青团员,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2020级学生,曾获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干部、校级三好学生、校心联“先进个人” 等荣誉称号。参与设计两项国家级计算机软件专利,荣获国家级2022届《中艺杯全国艺术大赛》一等奖、省级《安徽省大学生质量文化与品牌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正大杯第十二届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省三等奖、校《市场调查大赛》一等奖,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人物事迹:

陶乐乐对学习充满热情,善于钻研,乐于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学习体系来丰富自己的学识境界。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团队设计专利“数字化供水业务服务平台”的过程中,他提出了用“高斯曲线模型”和“数学方位视角”来解决其中一项有关客户体验感提升方法的问题。他曾以个人名义参加了“第二届安徽省大学生品牌创意设计大赛”A类赛事,并取得了省一等奖。他还十分痴迷于书法艺术,尤爱晋唐时期的潇洒书风。在任职“安徽科技学院书美协会副会长”期间,他举办了书法知识竞赛、书法创作分享大会、书法艺术展等多项活动,除此之外,他还计划申请加入中国书法协会。

陶乐乐在参加众多比赛的同时也不忘基本课程的学习,他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短、中、长期目标。“以赛促学,以学创新”是他始终提倡的一点。学习上,他从不懈怠,持之以恒。当别人还在休息的时候,他早已在教室里大声朗读英语;在别人沉浸于娱乐时,他还待在图书馆遨游知识的海洋。他从不吝啬汗水的付出,一如既往的坚持着,足履实地,行方志远。他的成绩总名列前茅,在大二取得了校智育综测双第一的好成绩。在生活方面他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师生都评价他为人热情、品行端正、自信自强、追求进取。作为校众创空间的负责人,他带领成员去实现一些设想,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他眼里,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为珍贵的是一群人共同奋斗、进步的过程。

在赶路途中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独行的路上也很容易被人质疑,尤其是在自己提出天马行空的想法时,怀疑、轻视是他人常持有的态度,有时候还会遇到接二连三解的问题,各种思想的碰撞与冲击让思绪变得混乱,面对这些情况,他说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乐观的精神是坚持下去的最大力量。“我可以克服它,而且必将打败它,不管它有多强、多高高在上。”这是他入学以来,始终坚持的一个信念。国家奖学金的获得是对他直面挑战的肯定,也为他接受未来挑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陶乐乐说:“积极参加竞赛,做好学生工作都是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丰富生活的好途径,在大学期间充分挖掘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同时千万记得要好好学习,多去图书馆阅读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蚍蜉撼大树,可敬不自量,我的一腔热爱,为我的人生涂上了色彩,愿大家都能够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特约通讯员:陶可 学生记者:庄杰平 李文杰 审核:姚文均 编辑:陈晋)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访财经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绍红

人物简介:

李绍红,女,汉族,2000年11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9级学生。曾获安徽省财税技能大赛(案例组)三等奖,安徽省大学生讲思政课皖北片区赛二等奖,安徽省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二等奖,安徽省第八届互联网+银奖,校外研社阅读比赛三等奖。

人物事迹:

“越努力越幸运。”这是李绍红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她大学四年的真实写照。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李绍红就知道大学不只是埋头学习,还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李绍红告诉笔者,自己以前是比较内敛的人,害怕上台表现,绝不触及自己的陌生领域。但到了大学,她坚定自己的信念,强迫自己去参加集体活动、比赛,勇敢地展示自己才华和魅力。这些活动让李绍红收益良多,拓展了社交范围,丰富了大学生活,提高了技能水平。

在采访中,李绍红总是在找自身的不足,谦虚且自信是李绍红留给笔者最深刻的印象。谈及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李绍红说:“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要肯定自己可以,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相信自己就是胜利。参加过众多的比赛活动,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十分顺利,也会有棘手的时候。这时候自信就是面对困难的力量源泉”李绍红参加了安徽省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她一个人制作PPT,一个人写稿,一个人背词。虽然任务量巨大,但是李绍红没有放弃,勇敢地登上了比赛的舞台。比赛时,李绍红发现自己演讲的语调平淡,感情不够饱满。事后,为了改善这方面的问题,李绍红勤加苦练,清晨阳光为她展开幕布,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舞台。

鲁迅先生说,“伟大的成绩和辛酸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敢于突破,厚积薄发是她一贯的作风,她在一步步朝更好的自己进发。她寄语学弟学妹们:大学一定要开拓眼界,要多出去走一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会结识不一样的人,了解不一样的事,见识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李绍红一般,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相信所有的美好都会接踵而至。(特约通讯员:陶可 学生记者:杨满琴 古玉婷 审核:姚文均 编辑:陈晋)

一个梦想造一个未来

——访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党瑞萍

人物简介:

党瑞萍,女,汉族,陕西渭南人,中共党员,电气与电子工程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曾连续两年获得校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荣获第七届全国物理实验竞赛优秀奖、安徽省第九届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与创新大赛创新赛二等奖、第六届安徽省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三等奖、安徽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等奖项。

人物事迹:

党瑞萍来自陕西渭南,2019年她带着期盼走进安徽科技学院,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深知“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的她,把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绘写丰富多彩的人生乐章。

党瑞萍表示有目标才有动力,因此她在学习生活中给自己树立了很多目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已思,无益,不如学也”正是她的真实写照。她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参加了许多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大三则更注重自己个人的内在能力的提升,参加了许多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她告诉我们她下次还会去争取国家奖学金名额,这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她成长过程见证。

党瑞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认真分析问题,并解决困难。她认为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中迷茫和彷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很多事情我们听起来可能很简单,但是如果坚持去做就截然不同了。普通的改变,改变了普通。党瑞萍认为未来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做,前提是我们得让自己变得优秀,这样才会让我们和那些人和事物产生交集。并且她认为什么时候都是起点,希望自己能够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有更好的人生体验,有更多的经验作为未来美好生活做铺垫。她的梦想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追求美好”。星空之下,那个一生的梦想,她还在追寻,靠自己的翅膀,飞上星空;靠自己的文字,写下炫烂;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梦想。(特约通讯员:陶可 学生记者:徐可 向新强 审核:姚文均 编辑:陈晋)

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访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宗陆俊

人物简介:

宗陆俊,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9级学生。荣获校“晨曦计划”晨起达人、克莱一等奖学金、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二等奖,2021机器人大赛智能分拣赛省二等奖、2022机器人大赛智能分拣赛省三等奖、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服务机器人组省二等奖、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讯飞智慧服务组国家三等奖。成功申请了一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发表一篇期刊,负责和参与两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新训练计划。

人物事迹:

宗陆俊来自江苏无锡,他怀揣着梦想来到了安徽科技学院。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并在平时积极和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在交流中他表示自己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状态。他认为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检验理论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信念下,他积极参加了各类院级,校级,省级活动,同时也参加了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涉猎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在学习经验方面,他表示做笔记对知识点的梳理非常重要,是提高成绩的关键,他的笔记分为课堂笔记和复习笔记,并且强调课堂笔记并不是一味的照抄老师的PPT,而是课下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理解。要积极向老师提问题,与老师进行沟通,这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在学习期间,他一直秉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来督促自己,每天认真听讲,课上做好学习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并且通过网络媒体及时收集专业相关的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他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谱写着属于他的青春之歌。他给了学弟学妹榜样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看到天不负有心人。(特约通讯员:陶可 学生记者:王若男 向新强 李贝贝 审核:姚文均 编辑:陈晋)

青春榜样 薪火力量

——访管理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杜晨昕

个人简介:

杜晨昕,女,中共党员,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9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三等奖、安徽省市场营销调查分析大赛省级三等奖,校“一等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主持一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并顺利结业。

个人事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课堂上,杜晨昕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有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每天的课程结束之后,她便规划相应的学习目标,这样不仅每天都能学有所获还能减轻期末复习的负担。当谈及每天课余学习生活时,杜晨昕笑着说“其实我留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并不多,每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划中的事情,向时间要效率,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世间没有一步登天的神话,但赋予了我们不断前进慢慢攀登的机会,正是一点点的积累,到了最后,我们就是那个站在山顶的人。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杜晨昕始终将学习摆在首位,辅以实践,以专业为基,筑才干之楼,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最后落实于实践。课余生活中积极参加竞赛,杜晨昕及所在团队在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在市场营销调查分析大赛荣获省级三等奖,将课本上的知识注入实践之中,用实践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杜晨昕说“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学习能力。唯有脚踏实地的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只有戒骄戒躁,勤奋好学,坚持不懈,方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在与杜晨昕的沟通得知,这已经不是她 第一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了,但杜晨昕却没有因为连续获得国家奖学金而骄傲自满。当问到学习有没有遇到低谷时,杜晨昕说“肯定是有的,在低谷期,我不可避免会自怨自艾,但是要把握一个度,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态度,积极进取。”迷茫时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焦虑的情绪之中,但应对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多看一页书,多做一道题,则能减少一份心中的不确定使焦虑得以缓解。

奋斗不停,精彩不止。杜晨昕在大学期间认真规划,在学习之前列下学习清单,在学生组织中担任主席提升个人能力。谈及未来的目标,杜晨昕却告诉笔者珍惜当下就好,珍惜好现在的每一天。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奋力而行,杜晨昕在研学的道路不断锻炼自己,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

杜晨昕也给学弟学妹们留下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学弟学妹们都可以不骄不躁,乐观向上,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未知,发展自己爱好,走出课堂,接触新鲜事物”。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的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杜晨昕以清晰计划过好平常的每一天,用不拖延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用不坠青云之志的决心蓄力未来,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相信杜晨昕终将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特约通讯员:陶可 学生记者:吴雨菲 蒋佳丽 王涛 审核:姚文均 编辑:陈晋)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访管理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欣然

个人简介:

李欣然,女,中共预备党员,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2020级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现任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兼质量管理工程202班团支部书记。曾获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商科综合能力大赛总决赛二等奖、三等奖。

个人事迹:

平均绩点3.81的好成绩并非凭空而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欣然时刻提醒自己要端正学习态度,努力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在学习上谦虚谨慎,力争上游。

静谧的图书馆里,总能出现李欣然专心看书的身影。在李欣然眼里,阅读是快乐而非枯燥的,漫游在书籍的海洋里便是日常的放松。她向学弟学妹们建议:“有空就多去图书馆,在图书馆安静的环境下,你可以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沉浸其中,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从深耕学业到竞赛锤炼,李欣然笃信“惜时、专心、苦读”,坚持以勤奋的汗水浇灌自我。“长时间的学习难免会使人感到枯燥,但如果我们每天都坚持学习,慢慢就会发现学习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充实感甚至安全感。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在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的同时也要有着百折不挠的毅力。”在大学生活中,李欣然始终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恰当的学习方法,课余时间基本都在图书馆里度过。这也是她能够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2项,校院级奖项20多项成就的原因。

在李欣然看来,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搞好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还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较高的学习效率。她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好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还在课外主动学习,探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

李欣然在担任学院辅导员助理工作期间,配合老师完成各项学生工作,积极发挥“朋辈引导”作用,带动新生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方向。疫情期间,她主动配合老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工作中无私奉献,获得了2020善行100志愿者证书。

李欣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她恪守自身的做人准则,认真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优秀青年所提倡的精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不骄不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的要求自己,是一名思想意识明确、道德品质高尚、政治方向坚定、富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突出的新时代大学生。

鹰击长空,志存高远;鱼翔浅底,学思至深。愿每一位安科学子勇敢且坚定,热情且上进,在热爱的事情上不知疲倦,在学校提供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特约通讯员:陶可 学生记者:杜延焜 胡文静 审核:姚文均 编辑:陈晋)

勤勉多岁月 硕果继相来

——访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陈露

人物简介:

陈露,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获评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获评安徽省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铜奖、安徽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

人物事迹:

学校校训石上刻着的“明德、致知、笃行、创新”也深深地镌刻在陈露的心底,如鲜艳的旗帜一直引领她前进的道路。从初出茅庐的迷茫到如今久经战场的沉稳,陈露在汗水的浸透下,以勤勉的态度,勇拼一切能让自己优秀的活动与赛事。

追寻最初梦想的轨迹,陈露致力于在毕业时能成为不折不扣的综合性实用人才,经过多番探索前辈经验和倾听老师建议,就学校提供的学习条件,她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各项省级、市级、校级大赛。通过参加比赛,陈露体会到校训中“创新”二字的意义,激发了她唯创新才能更上一层楼的意识觉悟。展现了她个人的智慧魅力和大胆尝试的独有魄力。

“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因为生活永远不会停止教学。”这是陈露的成功经验分享。“学习从来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它应该是人生任何阶段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更需要我们为它努力的付出,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知识。”陈露坚守在图书馆一隅思考遇到的问题,享受在书海中寻找答案的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些实验。

“榜”,木立直标;“样”,木影不曲。榜样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指路明灯,指引方向,激励前行。陈露的学习动力也是来源于她身边一些优秀的同学和老师。在他们的影响之下,陈露总是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积极参加每一次活动并全力以赴。

在谈及未来规划时,陈露说道自己现在的知识水平还未能达到自己理想的水平,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还有待提高。考研是她下一个奋斗的目标。“征途漫漫,有奋斗。我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自己的人生,我想要只能自己去争取。”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等待着我们,所以我们也必须心寄远方,不断奔跑、攀爬向上。当我们熬过了所有的黑暗,光明就会照耀我们。当初种下的种子,会长成香甜的硕果。”勤勉如陈露,成功当归属于她。(特约通讯员:陶可 学生记者:杨晴晴 宋杨 李贝贝 审核:姚文均 编辑:陈晋)

初心不忘 素履以往

——访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管康威

人物简介:

管康威,男,汉族,中共党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曾获校一等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获评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三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最佳创意奖、首届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第八届安徽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多项奖项。

个人事迹:

“感到很幸运,在千军万马中成为了佼佼者,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努力给出了最好的回报。当然也感到一些紧张,从今以后应该要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更加刻苦地学习,给学弟学妹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管康威聊到得知自己第二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说时到。

效率、挑战,这两个词一直是管康威大学生活的主旋律,这也是他能够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原因之一。当谈及如何保持高效率的学习时,他说,高效率的学习源自于课上的认真听讲,哪怕再累再困,也得打起精神。为了锻炼自己,他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时刻关注国家、省级、校级的各项重要比赛,积极参与竞赛活动。学习之余,管康威会自发地去做一些创新创业项目,主动寻找指导老师,借鉴经验,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全面提升自己。当和同学意见出现分歧时,他会认真聆听每位同学的想法,共同商讨研究出解决方案,在他的心中,团队力量和集体精神是队伍的核心。这也是他们团队在比赛中乘风破浪的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提升自己,他也从最开始手忙脚乱的小白,到现在的团队核心负责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他更加自信,更加沉稳,在学习的道路上也是收获颇丰。

当被问到在学习、比赛过程中,若遇到困难时该如何解决,他自信地表示:“坦然面对并解决困难是我们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会提高我们的抗压能力,而且能锻炼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问题中汲取教训,能让我不断成长。”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奔跑,在困难中磨砺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自我。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脚踏实地,用心耕耘,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用奋斗去填充自己青春的底色,绽放少年风华。

当谈及未来的规划时,管康威表示自己会继续努力,坚守初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理想的院校。青春需要坚持,切莫负了大好时光;青春需要奋斗,努力拼搏就是我们的使命。韶华易逝,珍惜时光,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特约通讯员:陶可 学生记者:李乐乐 古玉婷 李贝贝 审核:姚文均 编辑:陈晋)

青春奋斗正当时

——访建筑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陈晨

人物简介:

陈晨,男,中共党员,安徽芜湖人。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2018级学生。曾任班级团支书、校青联宣讲团成员,荣获安徽省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长三角太湖论坛英语优秀志愿者、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三好学生”、 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青年志愿者”、校“优秀易班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荣获安徽省乡村规划大赛二等奖。

人物事迹:

五年前踏进校园的时候,陈晨眼里有不朽的光芒,心里有永恒的希望,他怀着对大学的无限憧憬,对专业的热爱,下定决心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不断完善自身,为他人服务。陈晨也的确做到了,他曾连续三年带领他所在的班级获得“易班优秀班级”的荣誉称号,他用切实行动来证明了自己。

在谈及学习生涯中所遇到的挫折时,陈晨表示所有的挫折都是生活所给予的经验,可以让自己不断成长,他时常会同老师同学一起解决问题,从中汲取教训。“我在追求我所喜欢的,并不会感觉到累,所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困难。”每当提及自己的专业,陈晨侃侃而谈,热爱是陈晨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一直以来他都是直面困难不放弃,跌倒后勇敢站起来,抖擞精神再出发。

“在学习的同时,我更建议同学们没事出去走走,到处看看。”自身专业使然,陈晨需要多留心优秀的实际规划设计案例,多进行专业实习,不拘泥于学校的寸方土地。与此同时,陈晨经常参与准备各类活动赛事,并且拥有羽毛球国家二级裁判证,兴趣广泛,各类运动都有涉及。陈晨能很好地平衡生活与工作,在工作和各种活动的锻炼后,陈晨已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青年。他不断成长,不断攀登,他为未来而奋斗,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美丽的彩虹;没有挫折,就没有壮丽的人生。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未来的基石与铺垫。只要努力抬起你的双脚,胜利才将属于你,平凡的脚步也将走完伟大的行程。(特约通讯员:陶可 学生记者:周嫣然 李贝贝 李文杰 审核:姚文均 编辑:陈晋)

纵有疾风来 人生不言弃

——访建筑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孙雪

人物简介

孙雪,女,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校特等奖学金两次、二等奖学金两次、校三好学生三次、校优秀共青团员一次。第十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个人二等奖、第七届安徽省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第六届安徽省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个人三等奖两项。

个人事迹

“看到告示名单的那一刻又惊又喜,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很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是孙雪在得知自己获得国家奖学金时的第一感受。但她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这一荣誉中,短暂的高兴过后,孙雪又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孙雪说:“获得这项殊荣我觉得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国家奖学金是对自己未来的鞭策,不能骄傲,人总是要进步的,要脚踏实地的向前走,创造出更辉煌的成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家奖学金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获得这一荣誉,孙雪做了很多准备,通过翻阅学生手册了解到国家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后,孙雪做了针对性的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基础成绩,如智育成绩和综测排名等。其次,积极参加各种专业赛事,像BIM、成图大赛等,把自己的娱乐时间放在提高自己上。在别的同学还在刷剧、玩游戏的时间里,陈雪已经拿到了各种奖项。

孙雪表示,她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大一刚入校时,由于大学和高中的教学方式不同,除了短暂的迷茫外有时也会因为害怕不敢尝试新事物。针对这些问题,孙雪有着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法,比如向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请教,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好短期以及长期的规划;在害怕新事物时给予自己足够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等。在谈及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时,孙雪表示:“接下来的目标是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规划好大学剩下的时间,考虑未来的方向。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孙雪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给了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一定要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有后顾之忧,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在学习上要注重效率,广泛涉猎,积累知识;而在生活方面,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生活圈,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纵有疾风来,人生不言弃”。拥有美好愿景的人有很多,但能坚持下去将梦想实现的人却很少。而孙雪以谦逊之心,蓄进取之志,终将行稳致远。愿下一次清风拂过,银杏叶落,她能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特约通讯员:陶可 学生记者:马骏骐 蒋佳丽 李文杰 审核:姚文均 编辑:陈晋)

循梦而行 不负光阴

——访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裴盼盼

人物简介:

裴盼盼,女,中共党员,安徽阜阳人。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担任班级团支书的职位,曾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获评一次“优秀共青团员”、两次“优秀学生干部”、两次“校三好学生”称号;荣获第十一届安徽省“双百”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

个人事迹:

2019年9月,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裴盼盼来到了安徽科技学院。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面对崭新的生活环境。她也有过一段时间的不适应,经过主动地去了解新环境,逐渐结交新的朋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开始了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裴盼盼一开始并没有特别深刻的了解,抱着“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把它做好”的态度,她慢慢开始深入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课堂上,她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思考。课后,她表示自己也会有一定的练习,不在于多,只在于把这个知识点透彻地掌握,便于在最后复习的时候脑海里能形成一个大致的知识框架,抓住重点。

当被问到在学习遇到困难如何解决时,裴盼盼表示她是一个会主动找老师解惑的人,和老师的交流总能使她受益匪浅;与此同时,她也会积极地在网络上寻找学习资源,在她看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网络课程可以帮助她学习到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仅如此,裴盼盼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她总是能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制定的任务,在学习之余合理地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她说:“作为班级的团支书,大学四年我一直为班级同学服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每一项工作我都要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才是对待工作应有的态度。”

面临学习压力时,裴盼盼会选择听舒缓低沉的歌曲来放松自己。在注重学业的同时,裴盼盼也没有忽视课余生活,她会和班级同学一起做志愿活动,在龙子湖畔制作风筝、放风筝;她还去参加马拉松志愿活动、会去沈圩社区给那里的小朋友上课外课,陪他们玩耍……

“中共党员的身份是时刻激励着我的一个标杆,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份荣誉,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担当。身为党员,不能说在各个方面做到尽善尽美但也要面面俱到,要做同学们的榜样。”裴盼盼想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去让身边的人更加信服党、积极主动的靠近党,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是裴盼盼的座右铭。她说,长远的日子需要沉稳,踏实的去做好每一件事。获得国奖,裴盼盼最大的感受就是激动和喜悦。她说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份荣誉会在她的人生道路上起到启航灯的作用,给予她方向和勇气毕业将至,裴盼盼也已经做好了下一个阶段的规划,那就是考研,继续学习深造。她希望能够通过读研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能力能够更上一个台阶。锲而不舍,永葆初心,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战到底!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风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对于裴盼盼来说,大四并不是结束,而是一次新的开始。相信她会带着自己坚定的信心和对学习的热爱更上一层楼,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闪闪发光!(特约通讯员:陶可 学生记者:惠勇恒 胡文静 李文杰 审核:姚文均 编辑:陈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访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苏瑶婷

个人简介:

苏瑶婷,女,汉族,2002年1月出生,预备党员,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20级学生。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获评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荣获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三等奖。

人物事迹:

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来自浙江嘉兴的苏瑶婷刚迈进校园就励志要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时光来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经过拼搏,她在大二上学期就斩获诸多荣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苏瑶婷坚信成功要用汗水去浇灌。她总是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平衡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学习上,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精益求精;在社会实践上,她积极参与科学竞赛,突破自我。谈到学习方法时,苏瑶婷强调了自学的重要性。大学的授课方式和高中有很大的不同,老师不会反复强调知识点,往往需要自己根据书本去掌握理解。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互联网的加持下,苏瑶婷摸索出自己的大学的学习方法。。在她看来,自主学习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定义,“不仅指课程上的学习,还包括对自身各方面不断的完善和提升。”

对于苏瑶婷而言,最美好的回忆就是自己全力以赴后得到回报的一个个瞬间。尽管拥有现在的这些成就,她也并不沾沾自喜。她将现在的成绩看作是对自己一直以来努力、坚持的认可,是激励自己继续向前的动力。她表示自己会不断鞭策自己,时时刻刻给自己正能量,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反思改正自己的缺点,争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就梦想。

人生之路坎坎坷坷,跌跌撞撞在所难免。当被问起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最想感谢的人是谁时,她告诉笔者:“其实我最想感谢的人是自己,我感谢那个在学到崩溃、学不下去的时候,依然咬牙坚持的自己。每当在绝望与无助时,内心总会有一个声音在支持我,叫我不要放弃,要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要牢记自己的初心。这个声音不是别人,正是最真实的自己。”不论跌倒了多少次,苏瑶婷始终选择坚强勇敢的站起来,去迎接风雨后属于自己的晴空。

在枯燥的学习中坚守自己的初心,在班团责任的要求下勤于规划,在大赛竞争中善于沟通,苏瑶婷的成长是有迹可循的。愿她在之后的时光里一往无前,未来可期。(特约通讯员:陶可 学生记者:王啊想 胡文静 李文杰 审核:姚文均 编辑:陈晋)